华教体系

历史沿革

自19世纪初,华文教育以私塾的形式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出现至今,虽历尽艰辛坎坷,但从未在马中断过。不论是在英国殖民时期、日战期间,还是在独立以后,无论受政府法令和政策的限制,还是受马来民族主义情感的制约,但在华人社团和马华人政党的共同努力下,马华文教育保存完好。
为维护华人学习母语的权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长期以来,马华社通过华人政党向政府提出诉求;“董教总”(马华文学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和马华文学校教师会总会的简称),作为维护和发展马华文教育的主要民间机构,为华教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华社、华商出钱出力,支持华小和独中的生存与发展。马华文教育能有今天的发展,凝聚了马华各政党和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热心华文教育的华社有识之士的满腔心血。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由于执政当局不顾华人社会反对,漠视我国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文和多种源流学校的社会现实,通过各种手段推行“一种语文,一种源流学校”的单元主义教育政策,华文学校不但受到压制,更面对被变质甚至消亡的危机。因此,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就成为华校董事会、州华校董事联合会或董教联合会和董总的使命和任务。
董总于1954年成立后,即积极与教总携手争取民族权益。在反对不平等政策的前提下,两大华教最高领导机构很快结成亲密战友,合称“董教总”。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今天。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和严峻考验,董教总已树立起其作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言人和华社民办教育领导机构的鲜明形象。
会员代表大会为董总的最高权力机构,它由各州华校董事联合会和华校董教联合会各选派5名代表组成。董总会员代表大会下设有中央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以执行本总会议决之事项及处理本总会经常事务。此外,董总中央委员会之下设有行政部。
州董联会的会员基本上是州内的华文独中董事会和华文小学董事会。全国各地华人社区通过组织学校董事会,创办和管理学校。各社区的华校的董事会是董总的基层组织,也是当地华教的保姆。长期以来,华校董事会办校办学,为民族、国家栽培人才,为政府分担教育责任。为抗拒单元化教育政策,董总更是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发展民族母语教育。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简称教总),成立于1951年12月25日,是一个由全马各地区华校教师公会以及州级华校教师公会联合会组成的教师组织。以地方上华文小学、中学教师和校长为会员组成的州、区域或县级华校教师公会,最早在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成立,最初成立宗旨不过是谋求同人福利,联络同道感情的联谊性组织而已。
1951年初,英殖民政府通过《巴恩报告书》欲消灭华文教育,迫得华校教师们团结起来寻求对策,教总即应厄运而诞生,是马来西亚第一个全国性的华文教育团体,从此掀起了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捍卫华教运动,并奠定了华文学校今天继续存在的基础。不同于联谊或谋求个人福利的一般教育组织,教总是为争取华文教育以至华裔公民的平等地位而成立的。创会至今,在关系到华教存亡的重大事件上,教总无役不与,60多年来站稳岗位,始终不渝。

巴恩报告书与方吴委员会报告书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马来西亚暂时接受英国统治,至一九四九年先行成立马来西亚联邦,迨至一九五七年才正式独立。
马来西亚内的民族非常多元,其中包括土着民族(包括依班人、卡达山人及马来人等)占总人口百分之五十九,华人约占百分之三十二,印度人约占百分之八点二,其他人种约占百分之○点八,因此语言包含有马来语、中国语、英语、澹米尔语(印度族语)等,故而统一教学语言是马国政府的重要问题。〔巴恩报告书〕即是在一九五○年所发表有关教育语言统一化的政策报告书。   
马来西亚在一九四九年成立联邦,自政府成立后,为了推行教育民族化,乃委託巴恩组织委员会,专门探讨以马来文小学取代华文小学及澹米尔小学的可行性问题。巴恩委员会经过研讨,于翌年提出此报告书,建议取缔所有非马来语小学,以发展清一色的马来语小学,而到中学阶段再增加英语教学。   
后来在华语方面有方吴委员会报告书The Report of the Fenn-Wu Committee主张应保留华语教育,因此虽然马国政府自一九七○年后强力推动教育马来化政策,废除英语学校,和推行国语(马来语)化政策,并制定以马语学校为主的国民教育制度,但目前在初等教育中仍存在着三种型态学校,即马来文学校(称国民小学)、澹米尔文学校(称国民型小学)、华文学校(称国民型小学)。
来源
巴恩报告书原稿
巴恩报告书备份

方吴委员会报告书原稿 方吴委员会报告书备份


Ref.
1.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情况
2.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3.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
4.马来西亚华裔博物馆